9月20日,由國際銅業協會和中國建筑學會建筑電氣分會發起、住建部等政府部門支持的“傳統村落電氣安全公益項目”在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召開竣工儀式,宣告項目在黔溪村陽坡的示范點工程圓滿完成。
為響應習總書記美麗中國、美麗鄉村的戰略,以及住建部、財政部、民政部發起的保護傳統村落的倡議,“傳統村落電氣安全公益項目” 于2017年6月啟動,旨在通過傳統村落農戶配電系統的改造升級和宣傳示范,來顯著提高我國以木結構為主的傳統村落的電氣安全水平,消除電氣火災和人畜電擊事故隱患,為我國的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和美麗鄉村的建設工作保駕護航。
貴州省的傳統村落總數位居全國第二,且木質結構建筑多,電氣安全隱患突出,成為項目首個落腳點。項目工作組歷時一年,在貴州省印江縣的四個傳統村落中進行了電氣安全方面的實地調查和研究,綜合考慮傳統村落共性特征、普遍性需求和可操作性之后形成了一套推薦性戶內電氣改造方案,并最終在印江縣黔溪村示范改造40余個農戶,包括37個貧困戶。
在竣工儀式上,工作組匯報了項目的發起初衷和主要成果。
國際銅業協會傳媒經理 蔡風華
國際銅業協會項目經理、電氣工程師合作組織代表 楊志凱
印江縣消防大隊參謀 尹兵

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電氣總工、中國建筑學會建筑電氣分會代表 劉武奕
能量中國管委會秘書長 王方圓
黔溪村支書 干正洋

贊助本次公益項目的企業有羅格朗、三雄極光、臺灣金筆企業、西門子、貴州天虹線纜,天虹線纜作為本次唯一一家電線安全產品企業,其新上市的家裝特級電線具有使用壽命長、低煙無鹵、高阻燃、耐火、防腐蝕、安全性能高等優點,得到傳統村落保護協會的高度認可,推薦使用于傳統村落電氣改造工程。
天虹線纜常務副總金小龍在儀式上表明,天虹自成立以來,并秉承著傳遞光明傳遞愛的企業文化,為公益事業做貢獻,在發展企業的同時又要能更好地去回饋社會,本次傳統村落電氣改造公益項目,天虹也是拿出最好的產品,這款產品的設計是運用了行業頂尖科技設計制造,旨在最大化消除電氣火災和人畜電擊事故隱患,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為我國的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和美麗鄉村的建設工作保駕護航,守護傳統文化,為遠在他鄉的游子留住這一抹鄉愁。
農村火災居高不下,農村火災占總起數的70%以上,消防安全形勢嚴峻。長期以來,頻繁發生的農村火災,嚴重影響了農民正常的生產、生活,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了巨大損失。半數火災系用電用火引起,窒息導致亡人最多,因電氣引發的火災占34%,6起較大火災有3起為電氣引起,農村木質建筑耐火等級低,火勢蔓延快。農村大多房屋建筑耐火等級四級以下,遇火即燃,即燃即塌。本次電氣改造項目,天虹線纜派出總工程師吳祖友全程監督現場施工,把控整個項目的施工質量和進度。
天虹線纜總工程師吳祖友現場指揮工人安裝布線

項目工作組代表及黔溪村代表共同為“傳統村落電氣安全公益項目示范點——黔溪村陽坡“舉行了頒牌儀式??紤]到傳統村落留守人群以老人、兒童為主,項目工作組還特別制作了一套簡單、易操作的安全用電指導手冊,并現場贈予黔溪村代表,希望可以幫助當地村民形成安全用電的好習慣。
授予贊助企業錦旗
儀式后,在項目主辦方的帶領下,與會嘉賓一起現場考察了經過安全改造的黔溪村房屋,包括清代大書法家嚴寅亮(頤和園匾額的書寫者)的故居,以及當地留守兒童與老人的家。
現年95歲的獨居老人,聊起之前電線著火的情景還心有余悸,這一次的改造工程將她原先一團亂麻、滿是安全隱患的布電線變得規規整整,徹底消除了電線起火隱患。
“傳統村落電氣安全公益項目”為我國形成可大規模推廣的農村住宅電氣安全保護標準提供了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項目工作組將在示范點改造完成后根據調研和施工的經驗,論證電氣安全改造技術方案的效果,并形成一份推薦性傳統村落農戶電氣安全改造指導手冊提供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相關部門,希望為政府在未來建設和推廣農村住宅電氣化標準提供參考,并鼓勵和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對傳統村落、美麗鄉村的電氣安全保護工作中來。